运动队集体测体能,用体能卡成绩,到底有没有必要?

时间:2020-09-30 18:02 来源: 综合整理 编辑:阿朵

  体能测试的话题,以前火过,但火成这样还是头一回……

  这几天,各支国字号运动队密集开展体能测试、并以此作为衡量比赛成绩的话题,引发舆论关注和网友热议,持续出现在热搜高位。体育有热度本是好事,但这次“出圈”,伴随的却是不小的争议。

运动队集体测体能,用体能卡成绩,到底有没有必要?

  王简嘉禾的热搜标签,已经有2亿阅读,讨论达到6.5万。

  比如这几天在青岛进行的全国游泳冠军赛上,傅园慧、王简嘉禾、余贺新等五位在预赛中排名第一的运动员,皆因为体能测试分数较低而无缘决赛。值得一提的是,王简嘉禾还曾在比赛中以15分45秒59的成绩打破女子1500米的亚洲纪录。

  而在29日晚间结束的女子200米自由泳预赛中,王简嘉禾又以1分58秒45的成绩位列第三,但再度因为体测问题,第三次无缘决赛。

  出现如此与外界认知背离的现象,缘由则是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对此次赛事发布的新规定——本次赛事包括体能竞赛和游泳比赛。

  预赛排名前16的运动员根据体能得分排序,体能竞赛排名前8的运动员进入决赛。这项规定意味着,只有同时满足体测排名前8和预赛排名前16两个条件的选手,才可以进入决赛。

  如果体测分数排名无缘前8,便只能接受被淘汰的结果。

运动队集体测体能,用体能卡成绩,到底有没有必要?

  在第18届亚运会女子1500米自由泳决赛中,中国选手王简嘉禾以15分53秒68的成绩夺冠。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其实不光是在这次体能测试大讨论中“站至”C位的游泳赛事,在这几天进行的全国体操锦标赛上,也出现类似情况。

  由于因体能测试不达标被淘汰的运动员太多,在女子跳马比赛决赛中,只剩下5人参赛(正常是8人)。这就造成在资格赛中排名倒数第一的选手,靠着体能测试的突出表现,被“增补”到了决赛中。

  这直接导致决赛的竞技水平大大降低,甚至有运动员选择了难度系数只有2.0的超简单动作,拿到了全国第5……而且这样的动作出现在全国锦标赛的决赛赛场,也难免有些尴尬的意味。

运动队集体测体能,用体能卡成绩,到底有没有必要?

  全国体操锦标赛决赛上,难度系数只有2.0的表演动作。

  同样是在29日举行的全国击剑冠军赛中,2019年世锦赛女重团体冠军成员无人入围8强,其中孙一文、林声因体能测试绩止步16强。

  赛后,名将孙一文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自己会“好好练体能”。

运动队集体测体能,用体能卡成绩,到底有没有必要?

  孙一文社交媒体截图

  对于这些“不符合以往认知”的事情,网友们彻底炸了锅。

  有网友表示:“体能可以作为成绩的一部分,但作为决定生死的唯一确实太过绝对。毕竟体能是为了辅助专业,专业还是要看成绩,可以让体能影响成绩,但不能用体能决定成绩。”“术业有专攻,专项专练的运动员本身肌肉就不一样……”

  也有部分网友持肯定态度,表示运动和体能密不可分,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运动队集体测体能,用体能卡成绩,到底有没有必要?

  评论截图

  那么,专业人是怎么看的呢?

  对此,长期致力于运动队体能训练的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研究员陈小平表示,体能是决定运动员专项成绩的重要因素。

  “对竞技运动训练而言,体能分为基础体能和专项体能。长期以来,我国训练界存在重专项体能轻基础体能的现象,想要改变这一问题,转变意识和遵循科学很重要。”陈小平说。

  中国赛艇协会、中国皮划艇协会主席刘爱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社会发展,我国体育人才的成长通道上已经不具备像过去那么完善的‘三级训练网’,体能短板尤其是基础体能短板要比以往更加凸显。”

  国家体育总局射运中心主任梁纯则认为,在东京奥运周期,一些新规则的推出也对运动员体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奥运会射击项目增加了比赛子弹发数,飞碟项目增加了靶数,又增设了混合团体项目,运动员的比赛时间因此延长,一些优秀运动员甚至可以身兼3项。

  “这些对于运动员,特别是高水平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持久耐力、平衡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基础体能训练,对于运动员提升技术、磨炼意志品质、保持精神状态、防伤防病都大有益处。”梁纯说。

文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