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数百名太极拳爱好者迎着朝阳在三亚南山景区108米高的海上观音像下练习太极拳,舒展身心。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17日电(王昊)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5届常会于在线上召开。北京时间17日晚佳讯传来,中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经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个在中国几乎随处可见、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运动,除了已经成为人们强身健体的重要选择之外,还有着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
历时十余年的申遗之路
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在中国形成以来,世代传承,习练者遍布全国各地。太极拳对于习练者的性别、年龄、体质、职业、民族没有限制,通过习练太极拳,人们在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资料图:航拍江西南昌300余人进行太极拳表演。当天,2018年南昌市青云谱区“八大山人”太极文化交流展示活动在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民俗广场举行,太极拳名师、大师、传人及太极拳机构代表携手江西书画名家,在此演绎“水墨诗情”太极大戏。刘占昆 摄
2006年5月,太极拳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08年,河南省焦作市正式启动太极拳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工作。
不过,申遗工作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每个国家申遗名额有限,而中国文化遗产众多、竞争激烈,太极拳一直未能成功申遗。
2017年,有外媒报道,其他国家存在“抢报”太极拳申遗的可能,这一度使得不少人开始担心,中国的太极拳能否顺利申遗成功。
好在,这些忧虑都在现在得到了化解,历经十余年,太极拳终于申遗成功。至此,中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
资料图:太极爱好者一起在海边晨练打太极拳。当日,2019海口市暑假太极拳培训暨大展演公益活动在海口市国家帆船基地公共码头举行,吸引近800名太极拳爱好者参加活动。 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既是运动也是精神
中国太极拳的内涵,可并不只是肉眼可见的那些简单招式而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正所谓“学拳明理”。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