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最“聪明”的冬奥场馆?

时间:2021-01-11 05:14 来源: 综合整理 编辑:阿朵

  如何打造最“聪明”的冬奥场馆?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计划使用共计25个场馆,分布在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目前,所有竞赛场馆都已完工交付。

  截至2020年底,北京赛区首钢滑雪大跳台、国家速滑馆、国家游泳中心、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馆等场馆均实现完工。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延庆冬奥村及山地新闻中心四大场馆也全面完工。

  在北京冬奥会筹办的最后一年,场馆建设也将进入“冲刺”阶段。担负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任务的国家体育场“鸟巢”改造工程,以及担负北京冬奥会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任务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计划今年完工。作为临建场馆的北京颁奖广场,计划今年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完工。  

  “冰丝带”“冰菱花”“冰堡”“冰坛”,这些场馆别称怎么来的?制冰用了什么“黑科技”?哪些设计最节能?哪种体验最智能?场馆赛后怎么用?实地探访后,我们发现了冬奥场馆的这些“神奇之处”。

  “冰雪的馆”

  “冰丝带”“冰菱花”因何得名?

  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如何辨别哪个是冬奥场馆?先看外观。

  外形酷似天坛造型的国家速滑馆,曲面玻璃幕墙随屋顶的高低变化延展,22条晶莹剔透的“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环绕,因此得名“冰丝带”。

  这种“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冰雪运动与速度的结合。盘旋的“冰丝带”象征着速度滑冰运动员高速滑进时冰刀留下的轨迹,22条“冰丝带”又象征着在2022年举办北京冬奥会。

  夜间,“冰丝带”亮灯后,外立面“丝带”先呈现倒计时数字,后模拟出速滑运动员在赛道疾驰的流动画面。“丝带飞舞”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独成一景。

  从国家速滑馆往南,承担冬奥会冰球比赛的国家体育馆新建训练馆,让人眼前一亮。

  国家体育馆新建训练馆的外立面玻璃幕墙使用了863块压花玻璃,最大一块超过8平方米。这种压花玻璃一面光滑,一面有凹凸质感的冰花图案,在灯光配合下,垒砌出一座“冰堡”。

  晚上的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外幕墙上各色雪花漫天落下,在光影变化中变身“冰菱花”。

  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外立面采用格栅幕墙体系,斜向格栅呈45°交叉,通过几何图形组成雪花图案。格栅幕墙由五种颜色组成,色彩的分布和定位被编组加工,外幕墙中还暗藏灯具,每个灯具都能实现精准控制,“见光不见灯”。

  在首都体育馆北侧,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冰坛”亮相。从高空看,场馆是一个冰壶的横剖面,侧面看则是一道道短道速滑的冰痕。这个名字也寓意一座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孕育相关项目最高竞技水平的“冰雪圣坛”。

  “科技的馆”

  制冰“黑科技”怎样打造“最快的冰”?

  冰面是冬奥场馆的“灵魂”。一项制冰“黑科技”将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首次大规模使用,打造出“最快的冰”。

  在国家速滑馆,首次制冰正在进行。这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的冬奥场馆,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冷系统的冰面。

  在北京赛区15块冰面中,有7块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首体园区中,首都体育馆、“冰坛”等4块冰面均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成为二氧化碳制冰最集中的区域。

  二氧化碳制冰有何优点?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冰技术,它可使冰面温差控制在0.5℃以内,不会出现各个部位温度不一样、冰面硬度不均匀的情况。在以0.001秒计时的高水平竞技中,这些都是关键性因素。

  这种制冰方式也将改变传统冰面采用氟利昂等制冷剂耗电且不环保的问题,碳排放趋近于零。在制冷过程中,二氧化碳制冷剂被直接传送到场地制冷盘管中进行热交换,传热性能好、换热效率高,相比传统制冷系统可节约40%以上的综合能耗。

  二氧化碳制冰系统还具备高效的全热回收能力。机组在制冰的同时,可回收制冰机组的余热,直接制取60℃至65℃的热水用于供热,余热回收效率超过75%。

  国家速滑馆将场馆制冷产生的余热用于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维护浇冰等,一年可节省200万度电。首都体育馆利用二氧化碳制冰所产生的热源,每年可以节省100多万度电。

  “绿色的馆”

  自然光、节能灯,什么设计最省电?

  绿色环保是冬奥场馆的新标签。

文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