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倩:“我是体教融合的受益者”

时间:2021-08-27 05:40 来源: 综合整理 编辑:阿朵

  杨倩:“我是体教融合的受益者”

  【奥运健儿风采录】

  距离杨倩在东京为中国奥运军团射落首金已过去一个多月,由于身兼“奥运两金得主”与“清华大学学子”双重身份,这个清秀文静的姑娘俨然成为“全民偶像”。回国结束隔离后,杨倩第一时间回到清华大学,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备战、参战东京奥运会的难忘经历,并将自己的东京奥运会领奖服与东京奥运会吉祥物赠予学校。杨倩说:“我是体教融合的受益者,清华带给我全方位的发展,清华精神激励我不断成长进步,赋予我备战、奋战奥运赛场的强大精神力量。”

  从浙江射击队到马约翰班  

  面对采访,杨倩首先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和求学历程。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杨倩凭借出色的射击天赋被选入宁波体校射击队,此后她成绩不断提升,15岁时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获得第三名,当年即入选国家青年队。2016年,通过文化课考试和优异的体育成绩,被与浙江射击队有合作的清华附中马约翰体育特长班录取。

  进入清华附中后,悉尼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铜牌得主、清华射击队教练高静一直是杨倩的带训教练。“这姑娘刚来的时候,成绩算不上很突出,但是很稳,个性也很沉稳。”高静说。

  那是一段极富挑战的日子。从省队到全国一流的高中,要兼顾竞技和学业,杨倩感到压力巨大。“在清华附中那两年多,我上午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下午3点10分放学,然后从附中赶到学校的射击馆训练2个多小时,一直到晚上6点才结束,吃完晚饭还要自习或补习文化课,每天学到晚上11点。”杨倩告诉记者,由于马约翰班是特长班,和普通生的学习进度不一样,各科的学业也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学习成绩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2018年,经过全国统一高考,18岁的杨倩作为体育特长生正式进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成为一名大学生,和她一起升入大学的还有多名其他项目的同学。

  从清华学子到“全民偶像”

  通过“高水平招生”进入清华大学后,杨倩的学习和训练基本保持与高中同样的节奏:上午训练,下午放学后训练。和普通清华学子相比,杨倩的生活相对“枯燥”,业余时间有限;但和专业运动员相比,她又多了大学校园的经历。

  清华大学射击队本身就拥有一支水平极高的教练队,曾带出奥运会冠军的张秋萍、奥运会季军高静都是队中教练。清华大学的高水平教练队伍是杨倩运动水平不断提升的最基本保证。“通过学习,杨倩扩展了思路、提高了悟性,这能帮她更好地融入射击运动。”在高静看来,读书和射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杨倩在学习中也学会了时间管理,并养成了自我约束和控制的能力,这些都是优秀射击运动员需要具备的特质。

  “对我而言,学校课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高中时我是文科生,现在学习经济管理,像微积分、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等科目,学起来就会有一些难度。但我会尽可能多学,学习是贯穿一生的。”杨倩告诉记者,时间对她来说也许永远都不够,这就要求自己尽量去平衡,该学习时就认真学习,该训练时就认真训练。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对这些体育特长生,在课程设置上更有针对性,学制也由普通班的四年延长到了五年,如遇重大比赛,还可以办理休学。这些举措,都为特长班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

  当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她看着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升起,她激动不已:“金牌是送给祖国的最好礼物。”赛场上,她沉着冷静,凭借稳定发挥屡次扭转局面;领奖台上,她笑意盈盈,一个比心的动作赢得不少人的喜爱。从奥运赛场载誉归来,杨倩在网上发布了不少健身视频,激发了许多人的运动热情。这个清秀文静的姑娘,经过奥运赛场扣人心弦的较量,对拼搏与成长、坚守与付出有了更深的感悟。

  从清华园到奥运赛场

  首次角逐奥运赛场的杨倩,不仅为中国代表团夺得东京奥运会“首金”,更是打破了奥运会纪录。杨倩并不是首位从清华园走向奥运会的中国选手,在她之前,已有7名清华大学自主培养的运动员角逐奥运会,诞生了伦敦奥运会冠军易思玲等一批体育名将。清华大学已然走出一条成熟的“体教融合”特色培养之路。

  在高静看来,杨倩有个“大心脏”,稳定的心理素质是她平稳发挥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不过,这颗“大心脏”的炼成并非一日之功,既源自运动员过硬的实力和稳定的发挥,也与清华体育代表队多年来“体教融合、学训结合、以学促训”的育人理念紧密相关。

文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