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残奥会赛程已经过半,中国代表团在赛场上摘金斩银的同时,观众也被残疾人运动员们的励志故事深深感动。
就在今天结束的盲人足球小组赛的争夺中,中国队2:0完胜日本晋级四强。这群看不见的踢球人,正在让中国盲人足球更多的被世界看见。
本场比赛,中国队的首发阵容派出了吴利民、刘猛、张家彬、俞裕锬和朱瑞铭五人。
盲人足球的规则大体上与五人制足球相似。不同的是,除了守门员之外,其他四人都是B1级全盲选手。为了防止有人对光有最低级别的感知,比赛中球员们还要戴上眼罩,以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
在一片黑暗之中,盲人运动员要通过足球内放置的六组铃铛来辨别球的位置,运动员在防守时也要发出“喂喂喂”的声音提醒对手。另外,盲人足球还需要守门员、教练员和站在对方球门后的引导员分工协作,指挥场上的运动员进行比赛。
中国队和日本队的比赛上半场第12分钟,朱瑞铭为中国队率先打破僵局,第18分钟,他又完成了梅开二度。这是朱瑞铭在本届残奥会上的第三个进球。上一场对阵法国,他为中国队打入了一粒制胜球。
结束小组赛征程后,中国盲人足球队离领奖台的目标越来越近,他们渴望在东京能够获得一枚奖牌。这种自信来源于他们的强大实力,也来源于他们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
球员在比赛中。
黑暗中踢球到底有多难?曾经有志愿者体验过这项运动。蒙上眼罩之后,视力健全的志愿者瞬间失去了方向感。原本行动灵活的小伙子也只能在赛场上移着小碎步,完全没有了往日的矫健身手。
在一片漆黑的世界中,盲人运动员要想站上绿茵场,首先要克服的就是内心的恐惧感,他们要在黑暗中学会带球奔跑和拼抢射门。中国盲足队长张家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眼前都是一片黑,你还要跑起来,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害怕,不敢全力奔跑。”
资料图:盲人运动员在足球比赛中。中新网记者 李俊 摄
解决了内心的恐惧感,球员们学习脚下技术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每一项技术动作都要靠教练演示,运动员们再通过触摸去感受发力部位和动作幅度。通过这样慢慢的摸索和无数次的重复,中国盲足早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2008年第一次参加残奥会,中国盲足就获得了亚军,此后两届残奥分获第五和第四。此外,中国队三次参加世锦赛,两次获得第三名,一次位列第四,在亚锦赛、亚残会上,中国队也多次获得冠军。
有人说盲人足球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在激烈的对抗中,运动员们碰撞、受伤、流血都是家常便饭。他们身上一道道的伤痕,是荣誉的勋章,也是成长与蜕变的见证。
守门员扑出皮球。
五年前备战里约残奥会时,张家彬在训练中和一名队员发生了碰撞,导致他的眼球破裂流血,最后只能进行紧急手术摘掉眼球。
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张家彬没有将受伤的事情告诉父母。除了这次严重的受伤,他的膝盖、额头不知道被磕破多少次,嘴巴的同一个位置因为连续被撞,吃饭的时候都张不开嘴。
对阵日本的比赛中完成梅开二度的朱瑞铭是一名“00后”,他在11岁接触足球,曾多次代表山东队出战。腰伤、鼻伤、脚踝伤,都没有阻止他踢球的脚步。他把这一切看作是足球带给他的馈赠。
替补唐治华脚腕、膝关节、肘关节都受过伤,最严重的时候躺了4天;守门员可以避免身体之间的碰撞,但是因为皮球内置钢铃,比普通足球重很多,他们身上经常被球打得青一块紫一块……
资料图:盲人运动员在比赛中。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暂无评论